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服装本身具有了强烈的文化内涵。 不懂得服装的文化穿衣,就像不懂旅游规则的人玩游戏。 人们有时觉得自己追逐时尚失败了,很大程度上就是尝试了和个人品味不符的时尚。穿着与个人品味修养完全不同的服装,只会让衣服淹没个人。
包铭新: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教授,服装美学、服装社会心理学服装史方面的专家。
□:女士们对于服装难以满足的爱好一直从古延续至今。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时装书籍一直是时尚的前沿阵地,许多时装书总是用大量细节化的例证教女士们如何装扮自己,以显得更时尚或更优雅。但这一次,我们注意到《世界服装博览》显得有些不同,仿佛在介绍一门艺术而不是着装,可奇怪的是许多读者却认为它比实用性的服装书籍更有用,作为丛书的主编您是否想向读者展示关于服装的另一面?
■:这应该是我们丛书编纂的初衷,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服装本身具有了强烈的文化内涵,不单只是一个着装搭配的问题,现在许多服装类书籍摆出一副指导人的面孔,教人如何穿衣配色,事实上,在服装方面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专家,而且国人生活水平近年提高很快,在穿着搭配上已渐趋成熟。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可是我们也发现,现在人的着装总让人感到缺点什么,有人花了很多钱,仍然受到批评,有许多不完美之处,这就是因为人们忽视了服装的文化内涵,譬如如果不知道法国女装是一门精致的艺术,需要在每个细节上进行考究,那么她的搭配可能就大大咧咧,服装效果自然打折。不懂得服装的文化穿衣,就像不懂旅游规则的人玩游戏,我们希望通过对服装文化的介绍,使人们的着装更为完善。
□:您这套丛书中包括有《法国女装》、《日本和服》、《中国旗袍》、《美国牛仔服》。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所谓的服饰文化是否指服装成为某一文化的符码?目前的趋势是文化越来越融合,那么在服饰文化中是否也存在国际化和民族化的冲突?
■:一些服饰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的确可以成为那个民族文化的符码,以美国牛仔服为例,它的设计风格到穿着理念象征着美国的文化,进取的甚至是有侵略性的。法国的高级女装是西方服饰文化的典型,它有着强大的法兰西文化做后盾,而旗袍与和服则可视为东方服饰文化的代表,但这些民族和地区的服饰元素越来越多地汇合到时装潮流中,现代时装是国际的,但越着民族的东西就越国际,它们更易为国际流行时尚所吸取采纳,所以国际化与民族化其实不是冲突只是融合。我们介绍民族的服饰是想让人们明白服装文化的源头。
□:除了服饰本身的文化内涵、个人爱好对人们的穿装有影响,在您看来,是否还有其它因素影响?
■:当然,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圈内,他的着装除了受到服饰自身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大文化圈的影响,我曾经遇见过一个很有名气的时装设计师,他所设计的服装在他的国家很受欢迎,但在另一个国家和地区却反应平平,不是他的设计水准问题,而是这两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差异太大,他的服装在另一个国家没有得到文化的认可。
大家只要稍微留意,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中国北方和南方在着装上也有很大的差别,以京派文化的中心地北京和海派文化的中心地上海做比,更容易看到这种不同。人们着装受到了亚文化圈、地域文化的影响,北方女性在着装上更为开放大胆,学习外国可以更地道,在着装上有极端化倾向,但又显大气,随意,这同京派文化是相符的。而上海则含蓄一些,妥协一些,上海女孩子通常会对服装进行修修改改,总希望完全适合自己,不像北方人的随意,着装上的精细正是海派文化的一个折射。我经常见到上海的小姐买回新衣会去换一换衣服钮扣,在北方我就很少见到。这是南方文化的一个特征,即愿意做一些小小的修改,以求得更加适应。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麻烦,如果太融入潮流又淹没了自己的品味,您对这个问题如何看?
■:品味?品味是一个纯个人的,带着很强主观色彩的东西。太流行的,有时不适合于个人。如在流行和个人品味中要去寻找到一个平衡点,适合自己品味的流行才是我们应选择的。我个人喜欢休闲、自然、干干净净的,对于前卫风格的,作为服装界的业内人士我可以宽容地理解它,但自己不会去尝试它,因为它对我不适合。人们有时觉得自己追逐时尚失败了,很大程度上就是尝试了和个人品味不符的时尚。穿着与个人品味修养完全不同的服装,只会让衣服淹没个人。品味会改变,它不断地受到个人社会阅历丰富和教育程度的提高的潜移默化,在这个过程中,粗俗的品味慢慢被戒除。有时某一社会角色有着相同的群体品味,消费名牌正是满足这种需求。
□:我感觉到,你身在服装圈内又从中跳出来为我们写一些关于服饰有趣的文字,近期是否还有这样的写作计划?
■:我在写作时的确会从圈子中跳出来,《站在远一点看时装》是我的一本书,也是我的态度,这样看会清楚也更远一些。我最近完成了《时髦词典》一书,借用词典这种形式对服装界流行的词汇进行了一些带个人观点的评述。也准备继续完成《世界时装博览丛书》,写作《北欧裘皮衣服》和《米兰成衣》。不过在这二年内,最喜欢的一本书仍然是《中国旗袍》。这本书中的许多黑白的照片都是我的收藏,从那些照片中我寻找到许多关于旗袍的有意思的东西。我多年来经手过几千件旗袍,对旗袍有着更多的感觉,但我在写作时也没有就事论事,而是放它在一个大的文化视角中去看。因此,这本书是旗袍服装的总汇,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与历史的一个缩影。